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是雲南著名的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又名大研鎮。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牆的古鎮,麗江古城別具特色。據說這是因為當地土司姓木,若建城牆,形似在“木”字外加框,便成了「困」字,寓意不吉。納西族稱古城為「鞏本知」,其中「鞏本」意為倉廩,「知」則指集市,可見麗江古城在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倉廩與交易中心。我們的住宿位於古城內,隨著石梯拾級而下,便步入這片古樸而充滿韻味的街道。

詩雲書社內部

漫步於古城街道,穿過一條靜謐的小巷,我們發現了隱藏在其中的「詩雲書社」。這是一家以邊疆學、民族學與人類學為主題的獨立書店,專注於為讀者提供有關麗江與中國西南地區豐富歷史文化與多彩民族生活的文獻資料。我很喜歡門前的「獨立書店是一個城市的夢想,也是通向另外一個世界的入口。」。

詩雲書社版畫

書店內還設有飲品區,並提供版畫和明信片的製作體驗。我們巧遇了一位文藝氣息濃厚的獨立藝術家,他經營著這家書店,同時創作木製版畫,其作品即將於年底在麗江博物館展出。這裡還有大量關於納西文化與東巴文字的書籍,我和小姨挑選了幾本深入介紹雲南少數民族文化的書,作為旅途的收穫。

「天雨流芳」牌坊

從書社出來,我們前往木府的途中,經過一座刻有「天雨流芳」的牌坊。「天雨流芳」一語雙關,其漢語意為「皇恩浩蕩如春雨滋潤」,而在納西語中則意為「讀書去吧」。麗江的教育傳統可以追溯至元朝,明代木氏土司更是開啟了納西族漢文寫作的先河。至清雍正年間,麗江改土歸流,流官大力推行漢學,建書院、設學館,讀書風氣盛行。如今,在「天雨流芳」的古訓影響下,崇尚學問的傳統在麗江依然延續,培養出眾多活躍於國內外的傑出學者。

官門口

我們隨後抵達木府的第一道大門——官門口。官門口的名稱來自納西語,意為「廣闊的平壩」,同時也因“官”與“關”諧音,象徵官民之分。明朝時,這裡設有森嚴的防禦規範:行人進入官門口不得攜帶兵器,馬幫經過時需摘下馬鈴,並以毯子裹緊,避免發出聲響。歷史上,官門口是木府府衙的第一道關卡。門外居住的是普通百姓,而門內則是木氏土司的親信與官吏。「進府巷入官門立幾重木石牌坊當知此境千秋重視讀書明理,建金橋刊聖旨聳無數琼樓宇殿乃悟南疆萬象常懷報國忠心」的對聯,展現了木氏土司重視文化與忠於朝廷的情懷。

木府

明末徐霞客在《滇遊日記》中,曾記載麗江古鎮的繁華與盛況。他描述木氏土司的宮邸「宮室之麗,擬於王者」,城區則「居廬駢集,縈城帶谷」、「民房群落,瓦屋櫛比」。可見當時的麗江古鎮,不僅是納西族文化的核心,更以其規模與繁榮吸引了旅人與文士的讚嘆,名聲遠播。由於我們抵達木府時已過下午五點,只得將參觀安排至翌日。詳情請見【雲南】木府遊記(敬請期待)。

尋木咖啡

離開木府後,我們漫步於古城街道,偶然發現了一家名為「尋木咖啡」的小店。我選擇了一款雲南出產的咖啡豆作為伴手禮,並請店員用相同的咖啡豆為我製作了一杯拿鐵。口感香醇,餘韻悠長。

白馬龍潭寺

隨著步伐慢慢移向古城的獅子山腳,我們來到了白馬龍潭寺。這座寺廟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側門匾額上「財寶天王」四個大字尤為醒目。白馬龍潭寺應是一座漢傳佛教寺廟,內部供奉著彌勒佛和龍王等諸神佛。其中,龍王前的菩薩形象引人注目,其背後有數條蛇身盤繞,極可能是佛教中的龍書菩薩。如果有更多相關資料,請告知我。

油紙傘街

夜幕降臨,我們穿梭於古城的街道和夜闌人靜的油紙傘街,最終回到四方街的繁華地帶。

櫻花餐廳

在四方街附近,我們選擇了一家名為「櫻花餐廳」的地方用晚餐。這裡不僅提供地道的雲南美食,還有穿著少數民族服飾的少女在拍照留念,氣氛極為熱烈。

現場樂隊表演

晚餐過後,古城的另一面展現在我們眼前。樓上的商店內傳來現場音樂和歌聲,小樂隊的表演讓整座古城充滿活力。而古樸的街道也因各式酒吧的熱鬧氛圍而顯得與白日截然不同,年輕人在音樂中盡情舞動,為夜晚的麗江古城增添了現代的魅力。

大家好!我是 Nicole,現於英國生活的香港人。希望透過分享我的經歷,能夠讓你們有所得著。這個部落格的所有文章及網站設計都是我慢慢地學習並完成。如果您有任何有關留學、旅遊、工作、設計、商業合作的查詢,都歡迎聯絡我喔!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贊助我一杯咖啡,鼓勵我創作更多內容! 於下方訂閱電子報及追蹤我 Instagram + Facebook + LinkedIn,留意最新的消息。